600块4个小时全套-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200块约3小时,凤凰楼茶楼约茶联系方式

欢迎来到巢湖文明网,今天是  
巢湖战“汛”纪实:凡人善举凝聚抗汛磅礴力量
发表时间:2020-08-05 09:45:00 来源:巢湖文明网
 

  汛情期间,安徽省巢湖市广大市民、志愿者和下沉干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身到防洪救灾的战斗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服务精神,出现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涌现了一批批令人钦佩的典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微小的奉献,共同凝聚起阻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防疫到防汛 老党员的真情从未缺席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中垾镇陆续接收到兄弟乡镇、诸多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赠的防汛物资。8月3日上午,中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捐赠者——现年80岁、党龄48年的老党员刘宗发。

  由于天气炎热,老人家赶过来已经是汗流浃背,他表明了来意后从口袋里掏出叠好的500元钱,负责人员向他表示真挚的感谢,也一再婉拒捐款,但他坚持一定要收下。当负责人员请他登记一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时,他摆摆手说道,不用不用,就这点钱没什么。经再三要求,他才透露了名字??醋胖缴系牧踝诜⑷鲎?,他防疫时的善举历历在目。

刘宗发为防汛捐赠的500元钱。 图片来源:中垾镇

  刘宗发是太平村周程村的小组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打响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党员抗“疫”先锋队,带头在村里宣传防疫知识,主动在村口值班,劝返外地来村走亲访友人员。

  这次汛情来势汹汹,刘宗发主动要求要参与巢湖大堤巡堤查险工作,考虑到他已80岁高龄,组织上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他便自发值守太平村东秦抗洪沟,处置漫水险情、守护周边的农田和房屋他丝毫不含糊,他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上不了大堤,但是作为党员我也得出一份力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防疫到防汛,老党员刘宗发始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大爱与家国情怀。

  三尺讲台育桃李 十里长堤护家园

  7月31日,槐林镇48名人民教师走上巢湖大堤,为守护家园尽一份力量。

参与防汛的部分老师合影。 图片来源:槐林镇

  家住阜阳许和玉老师表示要立马赶回学校参加战“汛”,暑期在校上班不慎受伤的潘初华老师毫不推辞欣然受命,住在巢湖的女教师王素琴本不在安排计划内,特意打电话要求上堤值守,副校长张昌华主动揽过夜晚值守的任务……

  也许老师们巡堤、护堤还不是很专业,但他们一定是忠于职守、态度认真,干在堤上,吃在堤上,白天烈日烘烤,夜晚蚊虫叮咬,他们并无丝毫怨言。

  才下讲台,又上大堤。老师们说:“教书育人是我们理所当然的本份,守护家园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

  小家传大爱 夫妻携手战汛情

  在巢湖防汛进入关键时期,防汛人员日夜坚守在防汛的第一线,其中不乏一些夫妻同心防汛的身影。在生活中,他们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在防汛抗洪的一线,他们便是攻克难关的战友。小家传大爱,有大家才有小家。

  80后的袁玲、沐心舒夫妇就是其中之一。袁玲是平安村委会的主任,妥妥的80后女性代表,自防汛以来,以身作则,上圩埂、查险情、值守值班等一个不落,忙起来经常到家饭都不想吃,“我既然从事这份工作,就要一直坚守在一线上,村里其他人员已经很照顾我了,说夜晚值班就尽量不让我去了,我就尽自己的职责,守护一方平安?!?/p>

袁玲、沐心舒夫妇奋战在防汛一线。 图片来源:槐林镇

  袁玲的丈夫沐心舒今年38岁,7月18日以来,沐心舒便加入平安村防汛突击队。一般在夜晚,他的身影总会频繁地出现,他观察着堤身青草及堤脚里的细节,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并采取措施,一遍遍用脚“丈量”着水情。

  沐心舒说:“现在防汛任务比较重,看着大家都在为了保大堤而努力,我每天也是看着袁玲在大堤上值班值守很辛苦,也想能够出一份力?!便逍氖婕尤氲狡桨泊宓姆姥赐换鞫雍?,主动申请值晚班,他说,“我一个年轻人,多值点晚班,给大家也能多分担点。”

  就这样,袁玲夫妻二人为了全身心地投入防汛工作中,只好将两个孩子委托父母帮忙照顾。袁玲说:“两个孩子分别10岁、11岁,因为防汛工作,我和我的爱人都没有时间去照顾他们,也累了父母,我们的内心也有些愧疚,但是现在防汛当前,没有什么比防汛更重要的了?!?/p>

  在防汛期间,他们主动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走上防汛大堤,或许他们在防汛工作中所做的只是平凡的小事,但是他们恰恰是无数基层工作人员、普通夫妻的缩影。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为防汛抗洪工作增添了一份力量,正因有了这么多的平凡缩影,我们才更有必胜的信心。

  困户王守和 安置点里不一样的“红马甲”

  在银屏镇银屏中学安置点,一名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大叔笔挺地站在学校入口处,充当“保安角色”。他对每一辆进出的车辆都认真询问,确认没有问题后放行,确保安置点人员进出有序。

  这名老人名叫王守和,是银屏镇钓鱼村村民,今年58岁。他老实、憨厚,说起话来有些结巴,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7月中旬,巢湖连降暴雨,裕溪河水位激涨,钓鱼村土桥片水漫堤坝。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钓鱼村干部连夜将王守和及村内群众全部转移到银屏中学安置点。到达安置点后,人虽安然无事,但养的27只鸡始终让他放心不下。为消除王守和忧虑,安心避灾,他的扶贫帮扶联系人第一时间帮助其联系买家,一天之内将王守和的27只鸡全部售卖完毕,为他增加收入1000元。当帮扶联系人将卖鸡所得的1000元钱送到王守和的手上时,他激动地说不出话,直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穿上“红马甲”的王守和。 图片来源:银屏镇

  忧虑消除之后,7月20日这天,王守和主动跟安置点工作人员说:“大家对我太好了,我必须为大家出一点力!有什么事情我能帮得上忙的尽管安排我!”于是,他拥有了一件红色志愿者马甲,在安置点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不是受灾群众,而是“安置点后勤保障员”。

  银屏镇银屏中学安置点共安置受灾群众215名,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安置点经常组织开展电影放映、广场舞教学、棋牌、心理疏导等娱乐文化及志愿服务活动。老百姓在欢声笑语的同时,你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或在搬桌子搬凳子,或在维护现场秩序,或在解答群众疑问,王守和俨然成了受灾群众的“贴心人”、安置点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王守和在安置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图片来源:银屏镇

  “大家时时刻刻关心我的生活,帮助我,关照我,现在大家需要帮助时,我也要出一份力,我这人说不好话,我就去做事就行了。这件衣服我很喜欢!”王守和指着身上的红马甲骄傲的说道。也许在王守和看来,这件志愿者马甲,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一枚在危难时刻体现自己价值的红色勋章!

  抗洪抢险 这一家子人在行动

  “倪所长,这是巢湖村转来的受灾群众,把他们安排在哪个房间呢?”

  “倪所长,有记者要来安置点采访,你安排一下?!?/p>

  “倪所长,承包学校维修工程的工人把垃圾堆放在路边,能不能联系一下,让他们及时清运走?”

  ……

  这些就是烔炀镇民政所所长倪民汉一天众多“琐事”当中的几件,自从烔炀镇中心小学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置以来,像这样的事倪民汉自己都记不清处理了多少。

烔炀镇民政所所长倪民汉忙碌的工作着。 图片来源:烔炀镇

  今年的汛情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就在7月18日,倪民汉才刚刚和烔炀镇中心小学负责人一起预备好2个房间、10余张床,没想到第二天就有近70多受灾群众需要安置。当天,倪民汉又及时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安置点房间扩充到了9个,并运来了床铺等物品,让这些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

  “群众的事就从来不是小事,更不是琐事!”倪民汉挂在嘴边的永远是这句话。其实,在倪民汉的家里,参加抗洪抢险工作的不仅他一个人,他的妻子杨佳佳,儿子倪正扬,也都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工作,一家三口齐上阵,在烔炀镇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

  “我家在这边,也长期在社区工作,人熟地不生,抗洪抢险我也参与了不少次,比年轻同志经验丰富些。”杨佳佳对她的老同事烔炀社区党委书记鲍正毛遂自荐道?!叭绻薪艏比挝?,你喊我,没错的?!弊阅且院?,杨佳佳白天带着曙光村增援的力量参与装填搬运砂石袋、垒砌防浪墙,晚上,还数次协同社区干部,参与抢险工作。

妻子杨佳佳参与夜间抢险工作。 图片来源:烔炀镇

  倪民汉和杨佳佳的儿子叫倪正扬,是烔炀镇初中的一名七年级学生,爸爸妈妈走上了抗洪抢险一线,倪正扬变的比平时更为乖巧了。听闻烔炀镇要和部队联合举办抗洪抢险军民联谊会,倪正扬又央求爸爸倪民汉,要去当志愿者,为战士们搬运座椅。7月31日,倪正扬和同学一起,忙碌了一个下午,搬运了近百个凳子,小脸累得满脸通红,也毫无怨言。晚上,又和同学一起,在现场维持秩序,给部队官兵和观看演出的群众指路,一直忙到了晚上快9点才回到家。

儿子倪正扬与同学做志愿者搬凳子。 图片来源:烔炀镇

  也正是因为有了像倪民汉所长一样的家庭,烔炀镇抗洪抢险工作开展才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有你们,每一个平凡但又甘于奉献的人,烔炀才会永远最美。

  父子并肩守堤坝 同心共筑安全线

  “巡堤的范围是2公里的大坝和下面250米以内的村庄,巡查主要查背水坡,看渗漏情况”7月19日,在无为防洪大堤背水坡上,2个执勤人员正在巡堤查险,他们一边用铁锹翻动草皮仔细查看大堤渗水情况,一边讲解巡堤的具体任务。

  原来,堤上二人是一对父子,儿子窦静华是一名退役军人,现就职于栏杆集镇扶贫办,父亲窦山松今年已经63岁了。他们先后来到无为大堤参加抗洪抢险任务,成为奋战在抗洪一线的防汛“父子兵”。

奋战在抗洪一线的防汛窦山松、窦静父子。 图片来源:栏杆集镇

  为保卫无为大堤,7月8日,响应上级防汛抗洪指令,栏杆集镇积极组织党员、退役军人前往二坝镇支援抗洪抢险,窦静华简单收拾行装,跟父亲知会一声便匆忙赶回镇上集合出发。窦山松说:“抗洪抢险,时间就是生命,这几天都不敢打电话给儿子,怕耽误他工作。看新闻说今年水大,也只能心里担心。”

  7月18日,因为防汛任务需要,栏杆集镇派遣第三批队伍前往支援,窦山松得知后跑到村委会报名参加,他说:“上阵父子兵!与其在家担心,不如与儿子并肩作战!”

  为了让父亲快速熟悉防汛工作,当天,窦静华带着父亲把堤坝角角落落跑了一遍,详细讲解防汛任务,叮嘱他夜间巡查一定要携带驱蚊液。窦静华说:“守堤就是护家,这条大堤咱们一定得守住?!?/p>

  自此,巡堤、清杂、装沙袋、突击抢险、扛沙袋、堵管涌,在栏杆集镇防汛抗洪责任区,处处都能看到窦静华和父亲窦山松奔忙的身影。而在应急突击队,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险情任务,窦静华总是冲锋在前,体现了敢打头阵的担当精神和来之能战的战斗精神。

儿子窦静在防汛一线扛沙袋。 图片来源:栏杆集镇

  父子二人虽然经常在大堤上遇到,但是很少能说上话,只能用眼神告诉对方“安好!加油!”窦静华说:“父亲年纪大了,每天能看上一眼确定他很好我就放心了?!?/p>

  战“汛”现场 他们是这样一群95后00后

  在黄麓镇沿线巢湖大堤桐荫责任段值班点,有这样一群95后、00后,他们都是来自桐荫社区的志愿者,他们主动参与一线防汛工作,坚守岗位。其中,有的是在读大学生、在读研究生、有的是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即将入伍的青年,他们的加入,给值班队伍带去了活力。

95后、00后在防汛一线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黄麓镇

  7月30日,6位志愿者早上7点来到值班点进行集合,在值班人员的带领下了解需要巡查的路段、巡查时的重点关注对象、巡查时注意自身安全等情况,6人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都由熟悉情况的值班人员带队,他们不顾夏季炎热,拿着铁锹不间断的巡查大堤。

  连日来,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桐荫责任段值班点需要进行再布置,志愿者听闻立即投入到搭建帐篷的工作当中,值班人员担心志愿者因天气炎热吃不消,便让他们休息,但志愿者不愿放弃,与值班人员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将帐篷搭建好。

青年志愿者巡查大堤。 图片来源:黄麓镇

  汛情面前,勇往直前,这就是巢湖防汛人员的真实写照,他们,生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身份,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和理想,那就是一起打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洪水已退,受灾群众重回家园,开始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此,让我们感谢每一个防汛的战士,谢谢你们,让我们们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巢湖文明网综合 钱蕾蕾)

返回顶部责任编辑:钱蕾蕾